立足百年大计,振铎传薪,立德树人,经邦济世育英才;
放眼世纪名校,春华秋实,塑魂启智,兴教报国映初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这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西南财大党委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尤其是自主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此来带动其他工作。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建设新文科、引领新财经、创造新优势”,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新体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夯实一流人才培养“新基建”,挖掘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动能”,倾情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西财答卷,走出了一条财经领域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培养了大批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五年栉风沐雨,五载春华秋实。西南财大筑牢培根铸魂育人之本,让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根铸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
五年多来,西南财大始终勇担立德树人初心、铸魂育人使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获教育部首批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2项,1项案例成果被认定为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类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以德扬善,突出德育实效。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打造《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精品课程,不断优化“1+4”思政课程体系,牵头建设由14家单位组成的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实施课程思政创优行动计划,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成课程思政云平台,编写38本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教学指南。
以智启真,提升智育水平。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深化大类招生培养改革,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思政类课程板块+通识类课程板块+专业类课程板块+实验与实践类课程板块”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知识图谱和课程知识图谱。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构建“全链条协同工作责任、全过程协抓创新发展、全方位共推要素集成”的“三全模式”,提升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以体健身,强化体育锻炼。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建强体育类课程,创新“1+3”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四位一体”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打造“一校多品、一院一品”校园体育文化。西财运动健儿们在全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艺术集体操、第四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足球联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夺得多个“第一”,向着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不断奋进。
以美塑心,增强美育熏陶。坚持“追寻美、创造美、体验美、传播美”的理念,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完善“1+8+N”阶梯式通识美育课程体系,开设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三种类型艺术选修课程,设立美育工作坊,打造艺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美育之间新的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师生唱起来、舞起来、画起来、演起来,着力“让美育成为西财师生一种学习生活常态”。
以劳立行,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构建“5+4+4”劳动教育模式,培育劳动“价值观”、建好“金课群”、开展“实践系”、打造“共同体”。创建30多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耕读田园”品牌项目,开展“传承中医药文化,谱写劳动教育新篇章”、开穴松土和树苗种植劳动耕读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工作融入时节、融入课堂、融入日常。
五年栉风沐雨,五载春华秋实。西南财大激发教育综合改革之力,让“新财经”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扑面而来,传统财经教育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这是西财人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经过一场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全校上下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了以“新财经”引领学校全面创新发展的共识。
在“新财经”引领下,2020年西南财大与电子科大强强联手,创新“新文科+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开设“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位精英人才实验班,在全国首个创设“双A”学科跨校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点赞。2023年两校再度携手拓展实施“金融科技”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构建了跨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标志性新财经人才培养项目。
五年多来,西南财大以“新财经”引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财经科技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三大工程”,推进光华学术精英、光华行业菁英“两大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新财经”自主人才培养之路。学校入选国家首批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四川省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单位。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获批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2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114项、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本科生深造率突破49%,硕士生统考报录比达9:1,推免生录取超过千人,博士生源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比例超过80%。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建好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大学科+广维度+开放性”课程集群,打通“二贯通”科研育人新路径,创新“三联动”实践育人。设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班,大一统一大类培养,大一下学期让学生在数字经济、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自由选择一个专业钻研,实施“四制五化联动”培养模式。成立刘诗白书院,打造图书角、学业辅导室、学术研讨室、心理咨询室、文娱活动室等“浸、养、熏、育”“一站式”学生社区。
实施财经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在本科教育层面设立大数据会计、数字财税等6个财经科技实验班,开设高水平财经科技与交叉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现代科技+数学建模+现代财经理论”交叉复合能力培养,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设《通用人工智能》《金融智能》等8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运用人工智能推动教学相融,提高研究生数字素养与技能。
实施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强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实验班,实行全英文教学,让学生在经济、金融、会计、工商管理四个专业中自由选择主修及辅修专业学习,实验班升学率超过70%,多人前往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设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验班,每年招收30人,融汇经济、管理、法学、外语等学科专业优势,构筑“外语+专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开设高水平世界视野与文明对话通识教育课程,推送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参加学习实习实践活动,培养能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水平经管类“全球治理人才”。
实施光华学术精英计划。深入开展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基于硕博贯通和直博生培养项目搭建“3+3+2”经管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试验平台。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的科学技术研究与金融科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共同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教学科研团队共建,已联合招收多批硕博生。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招收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博士研究生,取得中外高层次合作办学新突破。与四川省地方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7个,通过“小团队对接、大团队服务”机制,将人才、科研同地方经济发展联合布局建设。2020年以来,向中办、国办、教育部、四川省委等提交研究报告50余篇,获得有关领导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用。
实施光华行业菁英计划。精准对接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建“西财建行学院”,与远东宏信、德勤华永、四川恒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定制化开展“西财-云从科技”“西财-戴德梁行”“西财-思特奇”等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建立行业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导师实践育人作用,推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形成“课程+案例+赛事”3C实践育人体系。立足中国大地凸显西部特色开发高水平案例,获批教育部主题案例征集立项17项,33个案例成果收录“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形成“选育管引用”案例建设组织管理经验,西财特色案例建设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五年栉风沐雨,五载春华秋实。西南财大夯实教育教学要素之基,让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立德树人成效;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工具;实践是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质量保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之路上,西南财大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夯实人才培养的“新基建”。
五年多来,学校从专业、课程、教材、实践、质量保障等关键要素发力,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一流建材建设计划,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入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建设教材2部,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4部,优秀教材数量全国财经高校排名第一,刘诗白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新增“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71门、省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6门、省级高阶课程5门,获批省级本科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1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研究生在国内外A+级期刊发表论文72篇,获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4人荣获“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奖励。
一流专业建设计划成效突出。积极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理工专业重点扩容,深化财经专业交叉融合,实施全部专业改造升级,新增11个本科专业,建设数字税收、大数据会计等9个微专业,新增公共管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增会计、审计、社会工作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不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建立专业知识图谱,给予学生选科、选课、选师、选时的权利,支持优秀学生根据禀赋、志趣、能力等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自主选择成长路径,实现“一生一方案”。
一流课程建设计划成果丰硕。以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根本抓手,构建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与学科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金课”体系,新开设一批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全面加强学科基础、大类平台、专业核心、实验实践实训四类课程建设,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实施非标准化考试改革。深入实施“一二课堂深度融合计划”,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以教学内容优化为核心,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一流教材建设计划成就显著。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主任委员的教材委员会,各教学单位组建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教材工作小组,压实各级党组织管理教材的分工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专设机构统筹负责、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先后制定《教材管理实施细则》《选用境外教材暂行办法》《教材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教材制度文件,形成“一规划、二方案、四细则”的“124”教材管理工作体系。近年来,出版本科、研究生教材近200部,《中国金融学》(主编)《中国财政学》(副主编)入围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并被纳入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
一流实践教学改革成绩凸显。实施科教全面融通育人项目,推进科教融合全过程融入、全环节衔接、全要素聚集。实施“研学计划”,分四期招募60名科研导师,指导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获奖3000余人次。推进产学协同育人、场景化教学及实践基地系列项目,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科大讯飞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践项目,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构建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多元认证、专项督导等覆盖全过程、全领域、多维度的质量监控体系,聚焦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论文等重点环节加强内部质量监控,把“崇尚质量、追求质量”内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全面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方案制定、打造研学支撑体系、抓实开题报告环节、严把学位论文抽检关口、完善学位授予学术创新成果培育及认定,通过“源头提质、过程增质、出口保质”,打造“三段式”全链条质量管理新体系,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抽检连续6年全部合格。
五年栉风沐雨,五载春华秋实。西南财大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之效,让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更加深彻。
“接到夜行120多公里的命令,你会怎样执行?”在“飞夺泸定桥”虚拟仿真项目体验中,面对这一问题,西南财经大学2023级本科生徐东英凭借经验选择了轻装简行。“可历史真实的情况是,为了成功夺桥,红军必须扛着重机枪飞奔而行。太震撼,太不容易了!”这是西财学子在虚拟仿真课堂学习中的感悟。西南财大把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实施“新财经”战略的核心要义,让数字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五年多来,学校秉持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理念,大力搭建智慧化教育教学平台,持续深化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学资源全国共建共享。学校获批国家首批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单位,获批国家级、省级虚拟教研室5个,获批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91门本硕课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门慕课案例入选“中国慕课十年典型案例”,8门全英文课程“出海”印度尼西亚,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球共享。
智慧化教育教学平台支撑有力。升级改造97间智慧教室,推进本科教务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升级,打造集研讨式教学、自主学习讨论、远程互动教学、在线教学督导一体化的智慧教学平台。建设研究生导师管理数据库,完善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质量指标体系,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签署共建“四有导师学院”数字化研修合作基地协议,成功申报教育部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大力推进导师发展中心、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搭建网络化公共知识学习平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线考试与教学服务平台,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近两年学生在线学习5.12万人次,在线作答试题总量65.54万。
数字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施“智慧教学”工程,深化翻转课堂教学、融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改革,年均开设混合式课程近300门次,形成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师-生-机交互教学,建设《线性代数》等AI课程,融合知识图谱、虚拟人、大模型等智能技术,配置7*24小时的AI助教,为学生提供“千人千面”的自适应学习机会。利用AR、VR、XR等虚拟现实技术建设基于Python的在线虚拟实验课堂(OVEC)项目,研发“红军长征在四川”系列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项目,在多所院校推广应用。
集成化教学资源全国共建共享。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发挥联盟秘书长单位牵头作用,跨校协同共建“金融工程”等虚拟教研室,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开设“财经数据科学实战训练营”,覆盖全国660多所高校3万余名学生。建成研究生教育数字资源平台,不断集成研究生课程思政类、学术写作类、研究方法类、案例类等数字资源。参与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同承办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联合西部省市区12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西部高校金融教育协作共同体,组织开放《互联网金融》等72门融合式课程,覆盖850多所学校、3600多名教师,探索西部高校教学共建、共享、共创、共育之路。
巍巍西财,人才辈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西南财大始终以培养锻造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一代代学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面向新征程,西南财大将更加深刻领悟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着眼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加快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步伐,着力造就可堪复兴大任、烙上西财印记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