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高歌西财答卷 当前位置: 首页> 奋楫高歌西财答卷> 正文>

奋楫高歌 西财答卷之九:以改革创新激发大学治理新动能

2024-12-06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的鲜明特征。教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

在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结构,纵深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升高效能治理支撑保障能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建机制、提能力,持续推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改革创新激荡起加快建设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澎湃动力。

夯实法治之基 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章程,是学校治理的根本基础,是学校制度体系的总纲,被称为学校的“根本大法”。

2015年3月11日,《西南财经大学章程》经教育部核准生效。自此,西财依法治校、科学发展掀启了崭新一页。伴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学校与时俱进对大学章程进行修订。2022年5月18日,新修订的《西南财经大学章程》获教育部核准发布实施。

好的章程关键在于执行。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着力拓展“机制化、体系化、平台化、品牌化”依法治校工作新格局,依法治理效能更加彰显,法治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学校获评“教育部法治工作创新实践试点高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十大典范高校”。

持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务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书记校长“每周一上午”定期沟通机制和“3+X”重要事项酝酿沟通机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更加巩固。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有效途径,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学术组织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健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学校获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全面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坚持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持续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释”,制定修订规章制度200余项,不断完善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持续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布局,加强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经济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推进法律风险分级管控及排查治理。完善“1+1+1+N”法治工作队伍体系,健全二级单位法治工作联络员制度,推动法治工作网络向基层延伸。

不断彰显法治教育实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纳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依托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师生法律援助模式,提升新时代法律援助精度效度。构建干部、教师、学生全覆盖的立体式普法工作格局,持续开展“宪法学习日”“宪法宣传周”“法治宣传师生活动月”等活动。

时间将继续见证,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体系、夯实法治根基的西南财经大学,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的前路征程中,定能快马加鞭、倍道兼行!

构筑发展之势 持续优化基层治理结构

基层是大学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师生的最前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在基层,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大量任务也在基层。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基层、聚力建强基层。

2019年12月28日,学校第十三届二次党代会召开。会议强调,在宏观上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集成优化,切实增强推动落实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在微观上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基层治理改革,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真正落实到大学的每个基层细胞、每个组织成员。

深化基层治理改革,需要系统集成、夯实基础,更需要一抓到底、终端见效。对此,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师生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三级架构”改革。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与学院(研究院)的职责边界,建立各自对应的责权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职能部门和学院(研究院)协同联动。坚持以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系所、教学团队、教研中心等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推进校内“放管服”改革,加强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加强二级单位自律机制建设。

全面推进学院(研究院)改革。深入推进学科调整优化,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一流学科集成创新平台和“数字经济与交叉科学创新研究院”财经科技集成创新平台,新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调整优化组建金融学院和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对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经贸外语学院、经济数学学院、人文(通识教育)学院等进行更名,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创新活力。完善学院(研究院)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加强学院二级教代会(教职工大会)建设。完善学院(研究院)办学质量监测和保障机制。

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促进职能部门作风转变。优化机关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大力实施机关部门管理服务效能提升计划。建设师生“一站式”融合门户,链接148个系统与应用,集成241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云上办公”。完善行政效能监督检查机制以及机关职能部门考评体系,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激励约束。

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中,我们蹄疾步稳、砥砺前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回应时代之变 纵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点”,持续推进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2020年10月,学校成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统筹推进。2021年8月,学校颁布《关于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涵盖6大工作领域、21项工作任务、66条主要举措,描绘了构建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西财图谱。

聚焦形式优化,注重总体评价。深化学科评价改革,不断完善学科专业战略布局,引导各学科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发展。深化学院评价改革,推进学院目标绩效评价改革,发挥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深化团队评价改革,实行长周期管理和动态监测,对团队进行“动态调整”和“优胜劣汰”。

聚焦全面发展,完善学生评价。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优化《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等10余项制度,设立各类别奖学金鼓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五育并举”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机制。数字赋能提升评价效能,构建可量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生成个体发展“画像”,进一步提高评价科学性和精准度。

聚焦成果质量,细化科研评价。明确成果评价导向,重点评价在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等方面的贡献。细化成果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荣誉奖项精神引领、典型示范和价值导向作用,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类成果等效评价。优化成果评价方式,提高成果评价的智能化、透明化、便捷化水平。

聚焦分类激励,创新人才评价。实施分岗位、分学科、分层次评价,创新构建以师德评价为基础、综合评价为核心、分类评价为导向的人才综合分类评价体系。建构多主体、多维度、多视角评价,在职称评审、人才工程评审和代表性成果评价中全面开展校外同行专家双向匿名评审,不断提升人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形成强贡献、强底线、强原则评价,依托“光华英才工程”统筹推进管理与考核机制建设,重点评价创新能力、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

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在教育部调研西南地区高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及“奋进之笔”工作情况工作会上,学校进行专题经验交流。工作创新做法被教育部官网、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等宣传报道。

汇聚保障之力 构建联动共享治理环境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是世界大势、时代所需、师生所求。学校深刻把握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内涵和特征,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教学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以数字之光点亮前行之途。

2020年12月,学校突出数字的引领、撬动和赋能作用,将支撑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新财经”的核心要义和未来方向,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专章部署“数字西财”新动能提升计划,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西财”。

2024年2月22日举行的新学期中层干部学习会上,“教育数字化”成为大家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之一。党委书记赵建军指出,以数字化战略推进“新财经”战略升级是学校跟上时代更好发展的实践路径。校长李永强强调要把握数字时代社会变革新特征、高等教育形态新转向、人才素养新要求,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以数字变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年秋季学期伊始,柳林校区经世楼C座和颐德楼H座成为新晋“流量”。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以数字化助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学校对C座和H座教室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97间教室焕然一新,充满着浓浓科技感。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进“智慧食堂”建设,升级食品安全一体化智能平台,将AI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数据统计与分析相结合,实现智能设备互联互通。

一系列“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互动见证了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蓬勃之势:一次特别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召开,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走进校园作专题报告。学校承办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智能金融专项赛,与四川移动共同举办的校企联合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顺利开班……学校在创新引领、跨界联合、多元合作中构建数智治理新格局。

在以数字化转型创建内部治理新范式的同时,我们着力构建联动共享治理环境,全面提升高效能治理支撑保障能力。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党建+”多元共治的平安校园建设新模式,推进“智慧平安校园”建设,实现“人在动、屏在看、云在算”,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提升办学资源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完善大学多校区治理模式,加强光华校区家属区综合治理。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制定实施《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实施方案》。大力开拓办学资源,以有效激励机制开创资源拓展工作新局面。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深化财务管理数智化建设。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探索社会深层次参与、全方位支持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四环联动”机制,构建以社会需求、学校战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全链条监控体系。完善与“一行两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密切合作模式。建立重大合作协议(项目)统筹落实与督促反馈机制。

回望来路,我们步履铿锵,一路生花。奔赴新程,我们行稳致远,豪情满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大学治理新格局,坚持把治理效能转化为改革势能、创新动能、发展潜能,为财经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